7月14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了2025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1.79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.9%,较前5个月增速加快0.4个百分点。
从进出口结构来看,上半年出口表现尤为亮眼。出口总值达13万亿元,创历史同期新高,同比增长7.2%。进口方面则呈现8.79万亿元的规模,同比下降2.7%,但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.1个百分点。值得注意的是,6月份单月进出口、出口、进口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,且增速均呈现回升态势。
从贸易方式看,机电产品继续领跑出口增长。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7.8万亿元,同比增长9.5%,占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60%,较去年同期提高1.2个百分点。其中,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,代表绿色低碳的”新三样”产品增长12.7%。进口方面,随着”两重””两新”等政策持续发力,二季度进口已转为正增长。石化、纺织等机械设备进口增速达两位数,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保持较快增长,原油、金属矿砂等重要原材料进口量增加。
从市场主体看,民营企业继续发挥外贸”主力军”作用。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2.48万亿元,同比增长7.3%,占我国外贸比重达57.3%,较去年同期提升2.3个百分点。外资企业进出口6.32万亿元,同比增长2.4%,已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。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达到7.5万家,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。
从贸易伙伴看,我国外贸”朋友圈”更加多元。上半年对欧盟进出口2.82万亿元,同比增长3.5%,日均进出口额超过150亿元。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6.11万亿元,同比增长3.9%,占我国进出口总值28.1%。对共建”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11.29万亿元,同比增长4.7%,占外贸整体比重达51.8%。
王令浚表示,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,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,实现总量增长、质量提升、变量可控。具体呈现五个特点:外贸规模稳定增长、外贸”朋友圈”更加多元、出口动能向优向新、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、外贸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。
从区域发展看,东部地区继续发挥外贸”压舱石”作用,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速高于整体。跨境电商、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快速发展,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。海关总署表示,将继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,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。
总体来看,上半年我国外贸顶住外部压力,实现稳中有增、优中有升的发展态势。随着各项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释放,外贸结构不断优化,新动能持续积聚,预计下半年我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。